0x00 前言
昨天晚上,跟家人打个电话,抱怨了几句上海目前的现状。对面调侃说谁让你们上海人不听话到处乱跑,太傲娇 ... “你们上海”?听着很自然,可是不会真有人认为这是“你们的”上海吧,这个世界,是我们的,也是你们的,可是归根到底,还是他们的。虽然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上海人,但是“你们”这两个字显然把我包括进去了,所以只好辩解说,就不应该这么折腾,病毒已经是第三代了,毒性大大降低,重症率不高,没听说疫情本身死人,倒是次生灾害死了人。对方说,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了,不能前功尽弃的嘛,人民群众就该乖乖听话。
这通电话之后,我有一段时间在思考。最近隐约听说因为疫情,社交媒体上对之冷嘲热讽,争吵挺多的。顺便说一句,我没有用任何的社交如微博,facebook,twitter,即使是微信,也是因为太多工作伙伴而不得不用,它的朋友圈我是从来不发的。因为社交媒体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而且太多垃圾消息,碎片消息,充斥着戾气,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用inoreader订阅文章。所以,关于上海疫情的澎湃争吵并没有影响到我。上海有两千五百万人,最能吸引全国的精英聚集的三个城市之一(在我心中,还有北京,深圳),那么,聚集在上海的众多高学历人才,难道比只懂得发微博朋友圈用抖音从没听说过脸书推特谷歌的人,更不懂怎么防疫才是正确的选择吗?或者真的是这群人太过于自我为是导致了疫情的扩散?
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纠缠不休,一个很明显的对比是深圳,也是精英齐聚,为啥对比迥异呢?深圳特区报撰文:疫情当前,是“动态清零”还是“与病毒共存”?如何选择,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、策略之争、方法之争,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、国力之争、治理能力之争,甚至是文明之争
(我没有找到原文link)。 迄今为止,我没有看到上海有发布过类似的官方言论,只见过张文宏说要学会与病毒共存。在民众素质相差不多的情况下,官方的态度和能力或者就是根本原因了。
个人而言,比较喜欢上海原先的路线,以前不需要动则就要验核酸才能去干这个那个,封控也是只对可疑人群和小区,甚至是细化到某个小区的门洞。这就是所谓的精准防控。但是这种方式看似无可避免地走到了今天这种失控局面,而在上层或者外层传递过来的压力,最终迫使上海回到了深圳模式。
孰是孰非,难于有共识。战略特勤组,为了逼出恐怖分子的核弹下落,拯救一千万人,而无所不用其极,但是You can't do this! We are fucking human beings! Let the bomb go off! We cannot do this!
真相至上, 为了真相而将国家安全至于危险之中。这种事,注定不会是简单的是非逻辑题。
在思考完这个问题之后,突然想到武汉,西安,现在是不是轮到有一个上海日记的时候了呢?我只能从个人的角度看我的周围,不做宏大叙事,也不想过多引用微信乱飞的消息。反正,不能出门,贤者也是闲着。
- 2022.4.9
Last updated